■本報記者 張全
  2014年,世界形勢經歷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一輪動蕩不安。地區衝突交織迸發,全球經濟複蘇艱難,國際秩序加速演變。24日至25日,來自京、滬等地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在京召開2014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共同回眸今年的世界圖景。
  總體來看,2014年,和平與發展的問題更加突出,合作與變革的呼聲更加高漲,建立利益與命運共同體的訴求更加強烈。
  在“發展”問題上,縱觀全球經濟形勢,美國經濟在經歷了5年緩和複蘇後,今年雖然首度步入低速增長階段,但痼疾猶存,尤其是強勢美元可能反過來加劇“債務堰塞湖”的風險。歐洲經濟更為堪憂,它不但沒有完成結構性改革,沒有實行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以避免二次衰退,還因卷入烏克蘭危機而背上沉重包袱。至於新興經濟體,其增速放緩呈現周期性、結構性、脆弱性、外部性四重特征,併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難以重現2003—2008年“黃金時代”的巔峰。但新興經濟體潛在優勢仍存且還將繼續崛起,出現持續性大幅倒退的可能性不大。總之,世界經濟的多種新舊風險和挑戰,將催動變革、調整、轉型、創新成為世界性潮流。
  在“和平”問題上,烏克蘭危機成為撬動歐洲地緣政治較量的杠桿,也讓歐洲引以為豪的安全模式支離破碎。烏克蘭國內衝突演化為西方和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並令俄與西方關係遭遇斷崖式跌落。西方多輪製裁轟炸,加上油價暴跌,令盧布匯率呈現過山車般波動,俄羅斯經濟元氣大傷。烏危機的觸燃看似是頗具偶發因素的“黑天鵝事件”,實質上是西方長期通過“溫水煮青蛙”擠壓俄戰略空間、致使俄絕地反擊的必然結果。
  在亞太地區,圍繞機制建設、規則重塑、秩序之爭的“競合戲”也在上演。例如,因美國亞太再平衡引起的各方博弈,南海問題上相關國家以“雙軌思路”破局、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等等。
  在中東,“伊斯蘭國”(IS)異軍突起,折射出中東地區失序,也反映出美國介入能力和意願不足。在IS引發地區亂象之際,伊朗地位可能“顯性化”。作為中東重要政治力量,伊朗在地區新秩序構建中的作用無可替代,這也是美伊關係緩和的一大背景。
  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以兩場主場外交強勢發力,“一帶一路”倡議取得早期收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的倡建獲得多國“點贊”。中國外交實現“固北、穩西、安東、拓南”,使2014年成為外交豐收年:中美元首瀛臺夜話,達成減排協議被美國智庫視作奧巴馬今年“最成功”的外交成果;中俄元首多輪聚首,兩國持續借力給力;中印“習莫會”促進兩國夢想交匯……一系列中國外交實踐也催生一系列新的中國外交理念,包括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構建全球伙伴關係網絡、亞太夢、亞洲安全觀等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這艘巨輪在新的一年將繼續乘風破浪,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機遇”。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本報北京12月25日電)  (原標題:2014,新動蕩·新機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76trix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